朴子名稱演進:catchieuw、猴樹港、猴樹港街、樸仔腳街、朴子街、朴子鎮、朴子市。

 

配天宮立廟之前的文獻:

 

1646年4月13日、荷蘭的熱蘭遮城日誌(四冊中的第二冊p521),紀錄了朴子的上場,是文獻資料首見。catchieuw是台語猴樹的古荷蘭文字,並在此地徵收稅金。(感謝中研院翁佳音教授指導)

 

1681、施琅奏摺。偽兵許福等十四名駕小船一隻,自臺灣猴樹港前來投誠,帶有臣前所差之人。解讀:施琅派奸細在猴樹港,並成功策反鄭家海軍。

 

1685、猴樹港,目兵十名。港口有水師汛。分防猴樹港、笨港二汛(係報部本營官兵輪防):千把一員、步戰守兵五十五名,戰船一隻。

 

1687:半月人林馬迎媽祖於猴樹港開基,名為樸樹宮。

 

朴子綜合編年史:朴子有文字紀錄的395年編年史與中國、世界綜合紀事

 

1551、葡萄牙船隊往日本貿易,途經台灣,以福爾摩沙稱呼。
1563、俞大猷追捕海盜林道乾至澎湖,林道乾進入魍港。
1574、海盜林鳳被追擊,逃至魍港。
1603、沈有容追剿海盜至台南一帶。陳第寫【東番記】,羅列港口首言北起魍港。
1609、1616日本兩次出兵台灣,遭原住民抵抗,無功而返。

 

1615、海商李旦、顏思齊在魍港設立據點與大陸貿易。
1621、顏思齊繼承者鄭芝龍以魍港做根據地,以外九庄為補給。朴子包括龜仔港庄、南勢竹庄、大小槺榔庄。

 

1624、荷蘭佔領安平。
1628、西班牙佔領淡水。鄭芝龍降清,退出魍港。
1636、荷蘭進佔魍港,建築菲立辛根(Vlissingen)碉堡,清領稱青峰闕礮臺。
1641、荷蘭攻擊基隆的西班牙人,西班牙投降撤出台灣。
1644、清軍入關。

 

1646年4月13日:荷蘭的熱蘭遮城日誌(四冊中的第二冊p521),紀錄了朴子的上場,是文獻資料首見。catchieuw是台語猴樹的古荷蘭文字,並在此地徵收稅金。

 

1647、荷蘭普查台灣原住民68657人,家數為15249戶。漢人約15000人。

 

1661、鄭成功登台。當月巡視魍港。
1662、荷蘭投降、鄭成功病逝。

 

1681:鄭家士兵自猴樹港駕船到福建投誠
康熙二十年三月十一日,有偽兵許福等十四名駕小船一隻,自臺灣猴樹港前來投誠;帶有臣前所差之人,要緊潛通,內有叛亂相應消息。並稱:「彼處米貴,每擔價銀五、六兩;七社土番倡反。形勢甚蹙,人人思危」。此乃天心厭亂明矣。靖海紀事,施瑯奏摺。


解讀:朴子現在最早開埠說法是1687,是林馬攜媽祖駐地於此的時間,官方文獻是1717諸羅縣志中的猴樹港街。1683鄭克塽投降,所以文中稱呼偽兵投誠是鄭家部隊士兵。此奏摺尚未澎湖大戰,所以把朴子開埠的時間往前推到1681之前,更早的確切時間是熱蘭遮城日誌的1646。

 

1682、涂遠首墾大槺榔。但是在顏鄭時期已有民眾開墾為外九庄之一。
1683、施琅、劉國軒澎湖大戰,鄭克塽投降。
1685:八掌溪朴子溪都匯入猴樹港。
一曰八掌溪 自鹿子埔山東南出,西過上茄冬之北、諸羅山之南,又西過小龜佛山,逶邐數里,匯於猴樹港,入於海.
一曰牛椆溪 自鹿子埔山西發源,西過覆鼎山南,又西過諸羅縣山之北、打貓社之南,至南世竹西入龜子港,同猴樹港而入於海。台灣府志。


解讀:當時八掌溪與朴子溪匯注入朴子,所以牛挑灣可能是八掌溪舊河道,現在八掌溪是繞過鹽水往布袋好美出海。

 

1685:猴樹港有陸海軍守備,稱街即有較大市集聚落的商業型式。
猴樹港(商船輳集,載五穀貨物)諸羅縣志/卷一 封域志/山川/川
猴樹港街、汫水港街(俱屬外九莊)諸羅縣志/卷二 規制志/街市
猴樹港,目兵十名。港口有水師汛。諸羅縣志/卷七 兵防志/水陸防汛/陸路防汛
分防猴樹港、笨港二汛(係報部本營官兵輪防):千把一員、步戰守兵五十五名,戰船一隻.臺灣府志/卷四 武備志/水陸營制/臺灣水師左營經制額設


解讀:1685台灣府志,1717諸羅縣志。清制基層依次是馬兵、戰兵、守兵,馬兵薪餉最高,目兵可能是更基層了。不過有兵營鎮守,也要是重要地點才有的。港口的兵營稱水師汛。所以1687林馬攜媽祖駐地朴子,才聚集成市,這樣的說法是不正確的。

 

1687林馬迎媽祖駐牛稠溪南岸,配天宮立廟,名為樸樹宮。

 

1712:地名演變
樸仔腳街:距縣四十里.在大槺榔保.舊為猴樹港街,今更名。續修臺灣府志。


解讀:1712正式改名為樸仔腳街,直到1920再改成朴子街,1945改朴子鎮,1992改朴子市。

 

1721:記錄荷包嶼遊記
辛丑秋,余巡臺北,從半線遵海而歸。至猴樹港以南,平原廣野,一望無際。忽田間瀦水為湖,周可二十里。水中洲渚,昂然可容小城郭,居民不知幾何家,甚愛之。問何所;輿夫曰,荷包嶼大潭也。淋雨時,鹿仔草、大槺榔坑埔之水,注大潭中,流出朱曉陂,亦與土地公港會。大旱不涸,捕魚者日百餘人。洲中村落,即名荷包嶼莊。時斜陽向山,驅車疾走,未暇細為攬勝,然心焉數之矣。……. 水沙連又在番山,皆不得遂吾結廬之願。如荷包嶼者,其庶幾乎!建村落于嶼中,四面背水,環水皆田,艤舟古樹之陰,即在羲皇以上,釣魚射獵,無所不可,奚事逐逐於風塵勞攘間哉!藍鼎元《東征集》


解讀:從快速道路往東過了焚化爐往朴子,右側許多池塘,過了省道右側還有,底下的龍溝(荷包嶼大排),這些是荷包嶼的遺跡。以前可以一百多人一起捕魚,可見之大。這篇是記錄朴子相關的遊記,可惜沒有進到街上,真是可惜。藍鼎元很喜歡荷包嶼,可惜後來他們兄弟定居屏東里港而成台灣早期望族之一。

 

1721~1723、朱一貴起事,高雄內門,影響全台,響應30萬眾,當時台灣50~60萬人。被提督施世驃(施琅之子,施世綸之弟)與里港藍家藍鼎元、藍廷珍擊敗,被捕時猶昂然自立,力斥其非。後人建祠祭拜為小城隍,今之台南市小南城隍廟,玉帝封為「台南州城隍綏靖侯」。

 

1750、朴子溪改道
內厝原名觀音亭,朴子溪改道後,舊河道尚有小溪流。內厝為新舊河道包圍,故改稱內厝。

 

1763:朴子溪坐竹筏不用錢
樸仔腳渡:在樸仔腳街,縣北□十里.舊有木橋,乾隆二十六年洪水衝壞;今夏秋間,街民縛竹筏濟人,不取渡錢。續修臺灣府志/卷二 規制/橋梁/諸羅縣


解讀:乾隆26年是1761。清朝渡口坐船收不收錢要報告政府的,例如北港朝天宮廟宇毀壞,主持跟政府要求收渡錢以建廟,也可以是政府設置而由政府收費。朴子街民不取渡錢,應該是河岸兩端綁繩子,由旅客坐船中拉繩子來牽動船身,這方法近代還有。

 

1772:朴子設有衙門,為嘉義出入港口。
諸羅縣有港、笨港、猴樹港,為郡境小船出入販運其中,各設官守之。海東札記/卷一/記巖壑。
笨港、猴樹港則諸羅縣笨港縣丞司之。海東札記/卷二/記政紀。乾隆壬辰。


解讀:海東札記作者是朱景英來台任職三年見聞所錄。朴子雖有衙門,但受笨港管轄。推論朴子屢次支持民變,所以不受政府重視。

 

1776、美國獨立戰爭。
1789、法國大革命。

 

1786、林爽文起事,影響全台,參加者50萬眾,大槺榔涂龍虎兄弟、樸仔腳陳商、竹仔腳李出參戰,歷時一年三個月,清軍福康安出戰。此事件乾隆列入其十大武功之一,赤崁樓前九塊大石碑即記錄此事件。

 

1787:義助林爽文而非生擒之
乾隆五十二年。林爽文窘蹙,逸出樸仔腳,僅存百餘人而已。福建通志臺灣府/~/錄自重纂福建通志卷


解讀:漳州人林爽文起事,福康安率8千綠營登陸泉州人控制的鹿港,又在當地招募團勇6千,最後林爽文被竹南客屬生擒。這條文獻記錄林爽文從樸仔腳離開,還有1百多人。

 

1787:林爽文在朴子的戰鬥
義民首莊廷元等,在鹽水港附近樹林頭、樸仔腳等處村莊,搜捕餘匪,殺賊二十二名,擒獲活賊二名,業經正法;欽定平定臺灣紀略。


解讀:此段補充上文。

 

1798~1806、蔡牽海賊據魍港。

 

1830:猴樹港有偷渡客
嘉義之虎尾溪、八掌溪、笨港、猴樹港、鹽水港、蚊港、含西港、鳳山之竹仔港、東港、打鼓港,皆可容小船出入,無照客民偷渡來臺灣者,多在各處小港登岸。臺灣采訪冊/大學士九卿議覆公中堂福議奏


解讀:福中堂就是鼎鼎大名的福康安,帶兵平變之後的台灣報告。當時的禁海令,要正式進入台灣要從規定的港口,如安平、淡水、鹿港等有檢查通行證件和抽稅的衙門,其他港口就容易成為偷渡的地方。

 

1832、張丙起事,斗六。在家休養的王得祿募義勇五百,隨水師官兵至樸仔腳拏獲張紅頭等人,助戰有功,詔加太子少保銜。

 

1838、嘉義縣樸仔腳地方船戶私販鴉片,以致臺地洋銀缺少一節。遵查樸仔腳在縣城西四十五里,-----海口寬深,商船多往停泊,街市行店頗盛。先歸鹿港廳管轄,近係臺防廳暫管。二廳相距皆遠,稽察難周,商船私帶禁物,未到口之先,在地姦民偷用小船接運,事所必有。兵役查獲,往往得錢賣放。姚瑩。中復堂選集目錄:東溟文後集卷三/覆鍾制府言事狀>


解讀:朴子的地下經濟掌控台灣金融。

 

1841~1842、鴉片戰爭英軍攻台。
1843、洪協起事,嘉義人。與郭洸侯事件同時發生。
1850~1872、太平天國。
1851、洪紀起事,嘉義人。

 

1854、美國海軍將領與提督建議佔領或購買台灣,但因黑奴問題的南北戰爭而作罷。
1858、中英天津條約,開放台灣口岸。台灣加入全球貿易網路。

 

1862、戴潮春起事,延續到1867,影響全台。霧峰林家林文察總兵平定,清賜福建(含台灣)之樟腦專賣。新港林朝維之曾祖父子林有枝、林味,率鄉民為清之先鋒,因功授五品與六品藍翎頂戴。戴潮春事件的朴子戰場在馬稠後。

 

1863、戴潮春事件
二月十二日,水師提督吳鴻源接到諸路軍報。蓋諸軍次第攻破上樹頭莊、馬稠後莊,各殺賊數百級。
二月十二日………賊渠王祿拔據守馬稠後莊,與官兵力戰。戴案紀略

 

1867:從朴子可直放廈門,有旅館,舟船是可容百餘人的大船。
咸豐甲寅,….六月十七日,由郡起程,駐茅港尾。四日行至海濱樸仔腳地方候風。二十一日祭海如初禮。二十二日,東南風起,即登舟。中艙極精潔,而別有臭味,......商民之求附渡者,計百餘人。斯未信齋文編/
二十日,門人周維新、許鴻書、吳敦禮、陳昌年、吳國英諸人並至樸仔腳送行。二十一日,見東南陰晦,大雷雨。旅館在海濱,草屋三間,無戶牖,方以飄搖為懼;逾時即晴,而雨未及。斯未信齋雜錄/


解讀:這時的朴子還有大船可進,雖有旅館但甚為簡陋,候風啟程前還會祭海以示尊重。而且當時朴子還鄰近大海,所以才稱海濱樸仔腳。之後應該大雨引起山洪,夾帶泥沙導致河口淤積,或是因為山中開發,砍伐樹林破壞水土保持,導致海岸線往前推,朴子遂成內陸。

 

1868、明治維新。

 

1871:朴子港口不能進大船了
樸仔腳港:距縣治西南三十里.港已淤塞.…. 布袋嘴、朴仔腳水淺沙平,實奸宄覬覦之竇……海防杜奸商之暗連洋盜,須嚴鹽港之稽查。臺灣府輿圖纂要


解讀:港口淤塞,但是仍要小心走私,走私容易連絡外國盜匪。

 

1874、日軍侵台牡丹社事件。海禁解除。

 

1878、樸仔腳鹽舘
全臺差使,以鹽務為最優。劉璈每局添派幫辦一人,每鹽百斤抽提一斤,劉璈入私。從前正辦、幫辦,俱用親戚、本家、妾父、妾舅,……. 樸仔腳鹽館委員江道成,係劉璈第四妾兄。劉銘傳。劉壯肅公奏議。
註:劉銘傳彈劾大貪官,該貪官也派駐親信在朴子,可見此地鹽務收入很高。
左哨五、六隊駐嘉義城西三十里之樸仔腳,以衛鹽館。七隊駐西四十里之東石,以衛釐金局。胡傳。臺灣日記與禀啟
註:清代軍隊重點保護朴子鹽館與東石海關,都是大金庫。朴子兩隊、東石一隊,鹽館比關稅收入高。

 

1884、法軍侵犯台澎,士兵多染疫病而退兵。
1884、劉銘傳抵台督辦軍務,1885~1891任台灣巡撫。

 

1884:列強窺視朴子。
聞去臘有洋小輪在嘉屬之布袋嘴、猴樹港及恆春各海口測量水道深淺,心殊叵測。究不知是否法船及別口有無量測,已商知臺灣吳鎮,飭令該管汛弁查覆未到,足見防不勝防。巡臺退思錄/卷三


解讀:巡臺退思錄作者是劉璈,正是台灣兵備道道員,軍事最高長官,擊敗來犯法軍,修建台北城,政績優越。這段時間也是慈禧掌權,國家衰敗,列強窺視台灣,派間諜船探測港口水路深淺,居心不良。

 

1885、台灣建省。
1888、施九緞起事,霧峰林家林文棟率棟軍擊敗,獲賞黃馬褂。

 

1892:軍事機密記錄在遊記中
猴樹港,潮漲水深一丈,潮退水深三尺,府志云在縣南三十里,源從牛朝溪入,南出青峰闕入海;臺游日記/臺游日記卷三/光緒十八年閏六月


解讀:1884有外人測港深,這還要包括漲朝退潮的差別,更要查知水路,因為不是整個港都是這個深度,只有固定路線才有最深的深度。所以鹿耳門號稱天險,從鹿耳門到安平的水路,就是狹窄程度恰容小船進入,除非初一十五的滿潮,大船方可進入。

 

1895、甲午戰爭,馬關條約,割讓台灣。

 

1895年5月29日-1895年11月18日:乙未戰爭
是中日甲午戰爭之後,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,割讓臺灣與澎湖給日本,臺灣軍民為捍衛「臺灣民主國」與日軍爆發的戰爭。其中「乙未」是指爆發戰事的1895年,適逢農曆乙未年。

 

1895、樸仔腳軍民抵抗日軍於東石港
10月十三日早晨,日軍佔領東石港(東石鄉),由吳承恩與黃國藩率領的約1,800名樸仔腳的義民軍,在侯西庚(1858-1904)率領的少數正規軍支援下,進行擊烈攻擊。由於義民軍屢次接近到100公尺的最近距離,採取衝鋒式的攻擊,使165名日軍完全陷入重圍,而出現9名陣亡者、4名負傷者,義民軍則有約80名傷亡,戰鬥一直持續到十四日,由於日軍增援軍抵遠,使兵員增加到411名,在日軍的反擊下,義民軍因有200名左右陣亡而敗退。激烈作戰後撤退時繞過朴子以免戰禍波及,侯氏去世葬於崁後,朴子街民感戴其德,沿路設香案弔祭。

 

1896、柯鐵虎抗日,攻入南投、斗六、鹿港,鹿港辜顯榮率別動隊協助日軍。
1897、東石成為別輸出入港。當時樸仔腳有英商,名為「唻記棧」。
1897、朴子人口普查,以現在行政區域統計,總共18144人。若加入牛挑灣與南勢竹,應該超過兩萬。
1898、朴子成立牛墟於今之合作金庫,後遷移至老人文康中心。
1898、朴子國小創立。
1900、義和團事件。
1900:啟蒙書還是以猴樹為名
過笨港,猴樹南,荷包嶼,一大潭。臺灣三字經


解讀:此書是新竹王石鵬所作,以啟童蒙,樸仔腳仍以猴樹列入,荷包嶼大潭仍然存在,要到日治疏水入海,大潭才消失。

 

1900、朴子屠宰商捐贈前殿石雕龍柱一對。

 

1900~1918:朴子鼠疫流行,有紀錄的死亡人數2600。

 

1901、樸仔腳事件
白河陳向義主導,義竹黃茂松率隊,配合樸仔腳首領陳大泉、黃海賊、陳守、陳善、陳大煩、張生蟲、張粗皮、施姜、吳出等,抗日志士260名,合計達660人之眾。攻入官署,殺死日本官民11人。新港區庄長林維朝率領莊民協助日本警察平定朴子。

 

1902、新港區庄長林維朝親率壯丁逮捕朴子首領吳文、蔡水碓、蘇石頭、陳吉等,並授佩紳章,1908獲聘嘉義廳參事,兼煙草銷售人(販鴉片)。事後數十朴子人再被屠殺,另外大槺榔區長黃國藩被疑暗助抗日,全家34口被屠殺,獨留黃國藩一人,隔年去世。

 

1905、項楚英募集一千元,建正心堂齋堂於頂灰窰,佔地44坪。
1905、因鼠疫拆不見天街屋,並拆毀街屋後之空地,建立早期新式市場。
1905、配天宮整修,募款2萬。

 

1909、鄧平革命事件,玄精師判流放,鄧平入獄。

 

1909、朴子驛
嘉義朴子之火車開通。朴子驛:全名【明治製糖會社蒜頭工場汽車朴子驛】1980停止載客並拆除車站,1999停止載蔗,2009闢建樸仔腳火車頭公園。
1910、蒜頭明治糖廠成立。

 

1910:在朴子購買私鑄假錢運到澎湖洗錢
制出錢而國賴以興,私錢來而民受其害。璧等訪聞:近日有奸商,由樸仔腳購買私錢六七百千,運來澎湖,要換銀票。光緒二十六年澎湖廳參事蔡汝璧、謝贊
臺灣私法商事編/第一章 商事總論/第二節 郊/第十三 請願書


解讀:此書是日本人蒐集台灣資料編纂成書,鉅細靡遺。

 

1910:朴子是台南的轉運港
熟悉於臺灣各港之採糴者,曰港郊,如東港、旗後、五條港、基隆、鹽水港、朴仔腳、滬尾配運之地。
臺灣私法商事編/第一章 商事總論/第二節 郊/第一 臺南三郊之組織、事業及沿革


解讀:台南進出口商會以朴子作為配運之地,蒐集各地貨物集中到台南出口。

 

1911、辛亥革命。
1914~1918、第一次世界大戰。

 

1915、西來庵事件。余清芳,最後的武力抗爭,早期余清芳曾加入朴子人丁鵬於鹽水成立的抗日團體【二十八宿會】。
1916、樸仔腳信用組合成立,即農會前身。
1918、朴子成立私人火力發電的電力公司。
1918、朴子鼠疫結束。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。
1919、首任台灣文官總督。
1920、嘉南大圳1920開工、1930完工。1925荷包嶼湖導水入海而消失。
1920~1936、黃媽典擔任朴子街長。
1920、配天宮組團到湄洲進香,由蔡啟耀擔任團長。
1920、東石郡役所成立。樸仔腳街改名朴子街。樸仔腳溪改名朴子溪。
1921、霧峰林家林獻堂與蔣渭水成立台灣文化協會,朴子詹振泰(泰伯)、曾德潤加入。
1922、陳添貴居士募集一萬元,遷移正心堂至今山通路上,並改名高明寺。
1923、在朴子國小西側創立【朴子女子公學校】,昭和5年1930與朴子國小劃分學區而男女兼收,並改名【大和公學校】,昭和17年1942遷校至今校址,並改名「大和國民學校」,原校舍移交朴子國小。
1929~1933、全球性的經濟大恐慌。
1930、霧社事件。
1930、朴子公醫館成立、1956黃清木醫師購下、2016清木外科整修完成。
1933、榮昌戲院成立。
1934、日本人在台北植物園內設立建功神社,悼念陣亡與殉難的13182日本人。
1935、東石神社鎮座落成,2004整修成朴子藝術公園。
1935、巖橋開通。即朴子大橋。
1937、蘆溝橋事件。
1937、朴子水道通水,可於街角取水口取水。
1938、強制買收民間黃金。

 

1940、朴子發生「台灣民族主義青年團案」,小學教師李欽名等被捕,罪名是相約起義響應祖國,日警為之大事株連,是為「五二七事件」或「朴子思想案」。此案株連達百餘人,多數酷刑致死,李欽名亦死於獄中。

 

1941、12月,日本偷襲珍珠港,爆發太平洋戰爭。
1944、盟軍空襲台灣。
1945、二戰結束。

 

1945、朴子街改朴子鎮。
1947、228事件。
1949、國府敗退台灣。
1949、5月、台灣經濟崩潰、幣制改革,四萬換一元。
1950~1953年、韓戰。
1955~1975、越戰。
1980、朴子國小獲得世界少棒冠軍。
1980、朴子驛拆除。
1992、朴子鎮改朴子市。
2014、嘉義縣政府將日新醫院列為古蹟。(縣長張花冠)
2015、配天宮買下日新醫院,將作為醫療文化館與配天宮文物館使用。(朴子市長兼配天宮董事長王如經)
2015、通過朴子日式洋風小鎮計畫,總經費六億七千萬,期程四年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朴子郡@生活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